爱丁堡汉语教育中心实景课堂《走进侗寨》

2019年6月15日,爱丁堡汉语教育中心的同学们一起参与了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走进侗寨》的实景课堂,跟随内景老师和外景老师走进了广西三江的侗寨深处,不仅体验到了实景课堂这种先进又生动的教学方式,也领略了侗族建筑、风俗人情之美。学生们积极参与、听讲和互动,兴致盎然。

这一期课堂主要介绍的是广西腹地三江侗族自治县中侗寨的建筑三宝和被列入广西自治区非遗保护名录的三江农民画。 首先内景老师给大家展示了中国地图,在地图上圈出了广西的位置,使大多数没去过的学生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接着学生们跟随外景老师的镜头慢慢走进了侗寨,映入大家眼帘的是一片苍翠的青山,绿荫深处掩映着一座巍峨的长桥,桥的主体为长廊,廊上罕见地建有多层亭台建筑,造型奇特,结构严谨,充满民族特色与风情。这是侗寨有名的风雨桥,既可以行人,也可避风雨,所以叫风雨桥。同学们饶有兴致地跟随外景老师数着亭台的层数,当数到最高有五层时,不免有些惊叹。然而,让人惊叹的远不止桥的外部。整座桥不用一钉一铆和其他铁件,都是以质地耐力的杉木凿榫衔接,长廊和亭台上还雕刻着花鸟山水人物,这种木建筑中的珍品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侗族建筑有三宝:风雨桥、凉亭和鼓楼。外景老师继续一边带领大家参观,一边把这些建筑的故事娓娓道来。之后介绍的鼓楼又是古代民族建筑的奇观,高耸的鼓楼从外观上颇似佛教的白塔,密密麻麻的层数看得人眼花缭乱。外景老师介绍说鼓楼和风雨桥一样,全是木质结构不用一钉一铆,使用杠杆原理层层支撑而上,结构严密坚固,可达数百年不朽不斜,而且还可以作为古代开会场所,或外敌入侵鸣鼓警示等。外景老师还带着学生们看了鼓楼内部,让大家猜一猜里面一根一根的柱子年代有多久远,当听到柱子已经有两三百年历史时都有点吃惊。

外景老师此时重点讲了“侗”这个字的三个读音和意思,可以说在参观侗寨的建筑之后再来品读这个字,比以往课堂上单独讲这个字生动多了,相信同学们都记住这个字了。

然后,外景老师介绍了被列入广西非遗保护名录的三江农民画。大家看到了一幅色彩鲜艳,人物鲜活、并且画在纺布上的画,这就是农民画,用五彩缤纷把生活中的喜庆丰收点点滴滴都描绘下来,可谓是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和美感。老师把一幅幅作品展示给大家看,并采访了正在作画的两位侗族小孩,他们穿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正认认真真地在纸上描红添绿,虽然年纪小但画出的作品让人刮目相看。

在实景课堂最后的15分钟里,学生们完成了关于侗族建筑的问题环节之后,兴致勃勃地亲自动手体验建筑之美。他们跟随老师的示范,用铅笔和尺在白纸上画起了简易的鼓楼的图案。在画的过程中,他们对鼓楼的建筑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超工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比如最底一层最大,随着层数上升慢慢变小,左右还要保持对称,大家都聚精会神专注于自己的作品,有些认真的孩子直到教学结束后还在对自己的作品修改。

同学们对这次实景课堂反响热烈,这种生动先进的教学方式使大家身临其境,置身于广西侗族的村寨中,学到了有关建筑的知识,欣赏了非遗作品的艺术之魅力,也领略了祖国大好河山之美,更增添了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热爱。

写稿:  刘冶

照片提供: 刘冶  王慧莉

编辑: 王卫平

By | 2020-08-06T10:20:22+01:00 6月 24th, 2019|news|0 Comments

About the Author:

Leave A Comment